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第3章 勤学励志觅挚友
翌日暮晚和暮君第二天睡到很晚才起床,尹母清早已经吩咐让两个孩子补好觉。但是小孩子的记性好像出奇地独特,对于在意的事情,都无法从记忆力打消掉。暮晚从起床穿衣到吃饭的时候还在惦念着她的花灯,暮君劝慰着她说丢掉的就忘记好了,反正他的那个也很漂亮。暮晚说:“你不知道,我已经对着花灯许过愿望了,让她漂流出去再尽快漂流回来,它很快就会回来了。”大家都当成是玩笑在听了,暮君也不是很想嘲笑她说的,只是嘴角的笑意愣是压不下去。只好埋头吃饭,道“祝你许的愿望都成真好了吧,哎,你昨个还许了什么愿望,说来听听”。尹母呵斥:“吃完饭了再聊天,这都什么时辰了,一会儿该吃中午饭了。”生怕再给暮晚给说伤心了。小孩子忘性也大,等到以后慢慢变淡忘了,也不至于被惊吓到,就不必再提那天的事情了。
没过几日,尹父便和周海给暮晚的学习给定下来了,因为前几年家里种种原因,尹父便一直主张在私塾和家里自己教育孩子,但是现在镇上的学校教育已经完备,而且藏书楼的事务日渐恢复,已经达到尹父的父亲那时候最辉煌的阶段了,而且家里也越发稳固也能够很好保护好孩子去读书了。于是尹父便训诫两个孩子,要准备去镇上的学校读书了。暮晚和暮君听自然很是兴奋要去学校念书。自从十五花灯会上回来后,两人就可劲儿地往书库跑,是尹父已经跟暮君提到了要正式送暮君去学校了,尽管学校不很远,但是每日来回的衣食住行安排也让父母时刻记挂好安排妥当。暮君入学还要接受学校先生评估,看看他的课程是否可以跟上同龄学生一个班级上学,还是要从低学年开始学起。但是初步看,让暮君从小学最后一年入读还是比较勉强,尹父便跟校长和老师商议,先让暮君在小学最后一年试着学两个月,如果课业跟不上便让他再回到小学倒数第二年去读,如果能跟上就接着读就行了。暮君也是很争气地保证,去学校后肯定会好好学习。
家里藏书楼里的经史子集各类文献重要拓本和珍藏本十多万册,最珍贵的便是珍本《四库全书》一千九百五十四册。从父亲和周先生教会他识字起,他都已经在跟书打交道了,哪类书他比较喜欢读,哪类书他没有喜好偏爱,他都已经熟记于心了。背诵,文章等等他都很精通了,连周先生都连连夸赞过他脑子灵活,能融汇贯通,还有要重在分析探讨的哲学诗词,还有文章著述评论观点等等,他也是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最喜欢的不仅仅是重点要去背诵的经史子集延续和传播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他也喜欢探究藏书馆工人拓印的过程,虽然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工艺纯熟,但是整个过程还是很细致且费事的,在使用具体的工具他也给父亲提过很好的改进主意,虽然一开始尹父只是以为是小孩子突发奇想的想法,但是周先生大胆适用一部分方便改的,确实也给工程有了明显的改进。再比如有的客户要求的拓印本比较多,有的需求的就少,印制的油墨干透晾干需要场地和书页顺序连续不出错误,原来工人是一本一本拓印,后来暮君让一页拓印十份,然后每份再依序页标排列,油墨也进行更新改进成不易染页透色的,拓本印制的速度确实提高了不少。尹父重点想让他学习商法好尽早能通晓家里的藏书楼的经营之道。但是他也没有忤逆父亲的想法,只是还没有意识到他最擅长哪些。去学校读书后,课程科目就明细起来,他逐渐也对学习方面的归类清晰了,他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越发激活了他对各个科目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除了平日在学校上课外,他就最喜欢藏在家里的书楼里了,书楼一共游三层面积很大,一楼是商户待客区,后半段便是书的拓印区,二楼三楼便是藏书区,每次到饭点,伙计几乎要跑便整个楼层和角落去寻找两个孩子。尹家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建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十足,水声潺潺,书香满园。尹家和藏书楼是连在一起的,藏书楼的前门是在一条旺铺街上,然后连着就是尹家住处的园林了。因为尹父将暮君送去学校的前一段时间,暮晚整天在家找哥哥,要哥哥一起去书楼玩儿,后来不放心暮晚一个人往书楼频繁跑,父母便也就决定让暮晚一起跟哥哥去学校上学了,暮晚上学年纪还小,但是她人很机灵,再加上,前两年就开始跟着哥哥和周先生一起在书楼读书识字了,暮晚在学校的学习是一点也不吃力,反而还有很大的优势,她认识的字比其他小朋友都多,她读过的书背过的文章也比其他小朋友多,学校老师再让背诵的,她大部分是都已经会了的。她写字也很娟秀漂亮,总是工整干净得让老师拿去表扬,在学校她成了很优异的学生了。
最让暮君和暮晚意外的是,暮君是插读小学最后一学年,上学第一天的“开学礼”上,青杨很是激动,难得见到这么多的学生。而缘分实在很奇妙,在入班班后他又遇到了楚青杨。两个新同学在班里遇到真得,两个人都是喜出望外,他们很自然地选择了坐在一起了。他们班上一共是十五个学生十个都是小男孩,原本就是男孩子居多而且暮君性格也很外向,没几天功夫就跟班里所有人很快就打成一片了。原本是初级小学最后一年了,再往下一年都要道高级小学了,原本是小学一年学习很紧张的氛围,被两个好朋友之间日益深厚的友谊给消散了。青杨不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之前三年的小学课程知识都给青杨梳理补习了一遍,还将之前的书本和笔记都拿给了暮君去拓印下来让他自己巩固了。两个同龄男孩子从这几个月开始几乎成了形影不离的挚友了。暮君也从跟青杨的玩耍中了解到,他是一年级就开始在学校上学了,他上学也不早,也在到八岁父母才送他入学的。因为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他父亲也忙于竹林园的种植监管,竹笋收割和市场售卖,还有竹篮竹筐竹椅猪竹桌,毛笔笔筐等日用器材原材料供应以及竹箱的制作和开拓市场等等,就无暇放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教育青杨身上,因此就早些将青杨送到学校进行教育了。因为母亲无法给父亲任何分担和支撑,青杨自懂事开始,就明白他需要尽快长大,给父亲分担些压力了。父亲也在培养他,自他识字开始,便会经常行带着他去各个商务场合去察言观色和储备经验了。青杨其实也很早就开始接触和了解父亲的商务往来了,家里各个地方的掌事也都对小东家格外关照事无巨细地在教导给他讲解传授经验。那些可是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只是要多得多了,有很多枯燥的也有很多有趣的,只是超过他那个年龄的认知范围太多了。幸运地是现在两人成了同窗,加上之前的缘分,青杨这才有了少年那种肆无忌惮地书生意气风发的松弛感。他们彼此不仅在学习上相互督促进步,而且在私下里两人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很自然成了挚友。两个孩子经常是还没有放学,暮晚就偷跑进他们桌子中间等着两人放学。放学后也是两家的马车来接回他们的时候,青杨经常喜欢坐进暮晚和暮君的马车先走一段,直到分别的路口,再坐回自己的马车回家。而且在路上,青杨经常喜欢给暮晚买些她喜欢的小吃和糕点,一旦出现这个情况,暮君经常跟青杨交待:“不能再惯着她,这样吃回去该不吃饭了,瞧着吧,父母亲又得同时怪罪我没有看住了。”暮晚总是止不住地往嘴里送吃的,一边嬉笑,“放心吧,我回去还能再吃的,不会让他们看出来”。在闲暇时候,青杨也总喜欢去藏书楼找暮君和暮晚,三个小伙伴一起在藏书楼里徜徉书海指示和探索无尽的智慧。后来,青杨也经常被尹父尹母挽留在家里吃饭甚至是跟暮君同住。而楚家父母也是经常让青杨带着家里的特产去给尹家,两家的交情不仅仅在孩子身上,而是延伸到两家大人身上也都成了至交了。
暮君和青杨总是宠溺着暮晚,危险的事情总是照护着暮晚,包括爬树掏鸟窝她们也都一起干过。他们兄妹俩总是愿意什么事情都约上青杨,在两个男孩子初级小学最后一年,他们有一整个快乐而又独特的童年。春天是竹子长势关键的时候,也是鲜笋收割的应季时期。青杨也带过暮君和暮晚跑到他们家的竹林园,那是慕枫山上和山下很大的一片竹林园,他们家请了很多的伙计去打理竹子,旱了还得浇水。春天的竹林里到处都冒竹笋,开学三个月,青杨就带着两兄妹一起去竹园挖过笋,三个孩子在竹园乱穿,专门找大个的去刨。真个竹林里都充满了三个孩子的欢声笑语,在连续找到几个大个头后,暮晚说道:“青杨哥,你给我们带的那笋炒着可真好吃,我连续让家里炒几天了,我妈都烦我了,老让你带竹笋给我们。”青杨笑道:“我就知道你特别喜欢吃,从第一次我带着炒竹笋去学校,你抱着反盒子吃得停不下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所以才会约着你们来挖笋的。你使劲儿挖吧,今天咱们挖的都给你们带回去吃。”“你别听她的,她就是见到什么都馋,她都连续吃好几天了,再拿这么多,回去真得挨说了。”暮君赶紧阻拦道。原本已经挖了小半天了,几个竹筐都是大半筐,确实很多。别说人这三人的年纪小,但是确实干活都很卖力。连专门带他们进来的竹林园管事,都赞叹他们仨干劲大,都快赶上专业挖笋长工了。
挖累了之后,三人就跟着管事去吃饭了,挖得两大筐笋,青杨还是给带到暮君和暮晚的马车上了,非得让他们都带回去了。之后的几天,暮晚是每天都吵着厨房掌勺师傅给做鲜笋吃,暮晚母亲被顿顿鲜笋搅合的头都疼了,没办法只好让厨师换着做法去做。没成想这倒好,让暮晚更是希望吃得不行了,好在暮晚是真爱吃,而且吃得比较多,家里的两框笋很快就给炒没了。暮晚也确实部好意思在吵着要吃了。只是每次青杨问道他们兄妹竹笋有没有吃完,两人都说还在吃着。暮君生怕暮晚说给青杨说吃完了,就在还家里还没有吃完的时候就警告了暮晚,“后面青杨再问道还有没有鲜笋,你一定好说还有,你要是在要鲜笋吃,他爸妈该又要给咱们送了。这多不好,人家种笋多幸苦,而且每次送来都不收钱,那怎么行。”好在鲜笋很快一段时间就没有了,暮晚也就没有再闹着吃了。其实尹家父母也很早就想跟两个孩子说要注意收青杨的送的东西多的时候,花费大了是要跟他们说去账房支付费用的,但是青杨又怎么会收,每次都坳不过他,她俩兄妹也就没招了。最让尹家父母和暮君没办法应对的是,青杨每次送的东西都送道了暮晚的喜好上,那小姑娘只要有喜欢的苗头,青杨就是会下血本去什么都依着她,连暮君这个哥哥都要羡慕地不行了。
端午节的时候,清河镇上原本是想划龙舟热闹热闹,但是由于今年雨水特别大,端午前的一个月之前便开始阴雨水连连,因此镇长在端午的前一个月,便将镇上殷实人家聚集起来了,镇长提议各家各户自愿捐赠糯米和粽叶,以免费发放给乡下的贫寒家庭,镇长之所以这么提议,是因为镇长的儿子柳春生据说是参加了革命还是重要组织人员,今年过年回来了几天,他极力劝说要时时关注贫苦大众的生活境况,多为镇上老百姓生活出路考虑。在他儿子的劝说下,开春农耕的时候,镇长就切实发布了多项帮忙农户农耕的政策,让有牛家庭耕田完成后,帮忙农具贫乏的家庭。地主家庭适时多发粮食给长工和帮工,良田大户低价转让家里贫瘠的田地给少天少地的家庭。在种种措施下,镇上的春播今年是特别的火热,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儿在田地耕种里了,就祈求着天气也能跟镇长一样体恤农家,到秋收时节能有一个大丰收。尹家和楚家也是倾力支持,纷纷捐出众多糯米,红枣红糖和芦苇叶等等。其中捐献最大户是徐旺昌。在端午当天,镇长在酒楼办了场小型答谢宴,诚邀了各位出钱出力的捐赠商户。在这里尹书章先生和楚宣明再次见到了徐旺昌,才发现几人已经在元宵节都见过了。徐先生对两位坦言:“小女在元宵节收到惊吓不小,幸亏落水后有好汉救起,也还得感谢二位在饭馆出手相助。现在已康复。正好借此机会,我来回馈下乡镇父老,给孩子也积福。”楚父回道:“父母为子女则计之深远也,徐先生爱护徐姑娘,她必定福泽深厚。”三位故人这会儿也算熟识起来了。徐家是做丝织生意,生丝买卖,纺织布业和衣服手帕丝巾窗帘和桌布样式设计剪裁,养桑蚕种桑树园等规模也是很大。谈聊中,知晓了两家的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徐先生也萌生了送他家小女去学校读书。而在不久之后,徐玉莲也和暮晚成了闺蜜。在两个哥哥去读中等小学后,更多的是玉莲和她一起上学读书和做玩伴了。元宵节的缘分自此将几家人的命运都联系在了一起。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更多深夜读物等你戳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