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白天夜间浅粉护眼青春

第20章 会试考场

虽然人头攒动,一派热闹的景象。但是,现场组织的很有秩序。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们纷纷汇聚于此,他们有的独自前来,有的则带着书童,各自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王敦看到早早地来到这里为自己抢占干净位置的宋礼站在门口,根本就进不去。看到王敦,他把考篮交给他,说道:“这里和济南不一样,同一时间入场,不允许提前占位置。”

王敦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让你起一个大早,辛苦了!”说着,就跟着考试入场队伍,到了门口。

清晨的阳光洒在举子们的身上,映照出他们脸上不同的肤色和衣着。有的举子身穿锦绣华服,显示出家境的富裕;有的则穿着简朴素衣,但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每个人都在讨论着科举考试的各种可能,或是交流着彼此的学识和见解。有一位老者,鬓发斑白,居然还与年轻的书生们讨论可能的考题内容。

他说:“这些年二程理学流行,又受到官方青睐,老朽以为,今年的考题,一定与理学相关。一看,这一位就是久经考场的老油子了。一个年轻人不由得问道:“老人家高寿?”

老人就回答:“七十岁!”王敦一听,这一位敢情是古稀之年了,立刻肃然起敬。上前问道:“老人家锲而不舍,实在是令晚辈敬佩。请问,你中举多少年了?”

他说:“十二年。”王敦一听,中举十二年还没有混上一官半职。这科举,有什么意义?就问:“为什么不想办法求个官做?还这么辛苦考试?”

他说:“我当然想弄个一官半职。可是,我光是有功名,没有钱啊!现在,求人办事没有钱怎么行?”

王敦一听,顿时明白了:这科举不过是求了一个做官的资格,真要戴上乌沙帽,还要一番大费周章呢!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纯粹是读书人痴人说梦!

接着,听到了一阵阵吆喝声,一顶轿子抬过来。看来是京城入场的官员来了,人们就纷纷让出一条路,然后又跟着轿子向考场入口涌过去。

入口处的监考官开始严肃而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个举子的身份和证件。每当一个举子通过检查,他就会迈步进入贡院的大门。

王敦接受检查时,检查官员只是看了看拷篮里的东西,简单的搜查了一下身体,就放他进来了。

在考试官员引导下,王敦在庭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考试号子。整个号子给他的印象好像是一个养鸽子的场地,一个一个的举子像是被关在一个个鸽笼里接受考试。

随着时间推移,庭院中的举子们逐渐安静下来,监考官开始发卷子,考生们开始专注于试卷了。

一时间,庭院中只有笔触划过纸页的声音和偶尔的翻页声。这就像是一场知识竞技的盛宴,每个人都沉浸在其中,享受着知识竞技的乐趣。

王敦一看,今年的考试题前面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而后面那一道作文题,却是两个字:修身。

修身,就是人们说的士大夫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吧!今年,朝廷把修身作为举子会试的作文题,看来,那位老先生说的官方青睐“二程理学”的话似乎是有点道理。

看到这个考题,王敦觉得,这一次会试能不能成功,大概就在这一道考题上了。他没有轻率地动笔,而是看着考题,先把自己的考卷一页一页整理好。

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他想起了唐朝一位诗人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失利。因为下笔如有神助,写着写着入了迷,忘记了翻阅卷纸,结果,自己写的文章竟然会在中间隔了一个空页。

这样做,有作弊嫌疑,自然就是一张废卷了。这样,这位诗人一次考试失败,然后终身不第,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得不写起了传奇故事。前车之鉴啊!这种错误自己可不能犯。

整理好了卷纸,就开始审题,并开始考虑:如何来对付这个《修身》。他知道,如果泛泛地议论这个话题,自己的卷子很可能会淹没在那些举子平庸试卷的大海里。

这是万里挑一的全国科举会试,在这样的考试里,光是不犯错误还不行,重点是你的文章要独出心裁、一鸣惊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文章的观点上必须标新立异。

而要让文章标新立异,必须找一个靶子进行批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靶子越是出名、越是时髦流行越好。一般的靶子,显示不出自己立论的高明和文采的与众不同。

不由得想起佛家六世祖惠能接五世祖弘忍衣钵的故事来。五世祖弘忍为了把自己的衣钵传下去,要求大家做偈句显示自己的水平。

当时,惠能不识字,在寺里只是一个舂米、烧火做饭的粗人。想接五世祖的衣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当他听到别的僧人念《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心有所生”八个字,顿时开悟了。当时,五祖会下有七百多名僧人,以神秀上座最为出色。

神秀上座是教授师,兼通内外之学,经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众人的敬仰。大众认为成为六祖非他莫属,便都不再作偈。

神秀禅师对祖位原也并不在意,但为了求法,如果不向五祖呈上偈子,五祖又怎么知道他心中见解的深浅,从而让自己获得五世祖的衣钵呢?

于是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折腾了两三天,神秀终于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写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经过的时候,忽然看见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这首偈子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天大益、免堕恶道的。

因此,五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读诵此偈,依偈而修。

宝宝们,友情提醒:建议您点击右上角“用浏览器打开”,然后加入“我的书架”,不然下次找不到咯~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更多深夜读物等你戳O(∩_∩)O~
宝宝们,友情提醒: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不然下次找不到咯O(∩_∩)O~
2024/10/23 1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