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第124章 知情人
以皇商余家的势力,在古旭国找到一个人是易如反掌。
一个真正知晓佳宜公主之死的知情人。
顺着这条线索去寻找,果然在曲双村村尾找到那个人——曾是宫女的英娘。
曲双村野草丛生,落叶随风而飘走,四周静得只听得见风声。
自余味等三人进村以来,未曾见到过一个年轻人,大多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居多。
“女娃娃,这条村子当真就在京城脚下?我怎么瞧着跟那些僻静乡野差不多?”
每当郭江多看一眼四周环境,心中疑惑与惊讶就多一分。
曲双村就在京城之中,与京城却是天差地别,京城是繁华无比,曲双村则是荒凉无比。
在曲双村来之前,余味曾调查过英娘生平,并非曲双村中人,她对此亦十分好奇:“可就是这样的地方,被英娘选为居住之地。”
关于曲双村,何重多少知晓一点内情:“曲双村在二十年前源于一场天灾,一天之内夺去几十条村民性命,土地更是种不出庄稼来。”
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不长庄稼长野草,这是什么道理?
怪哉!怪哉!余味左思右想还是这件事很奇怪:“什么天灾?曲双村土地又为何种不出庄稼来?”
从村头走到村尾,何重看现在还有些时间,索性便耐心讲解起来:“传说那年曲双村大暑天降大火,几十个村民被大火夺去性命。”
大暑天降大火?余味忍不住抬头看天,老天真有这般玄乎?
无人打断,何重自然接着往下讲:“那场大火烧了七天,才被村民与官兵合力破灭,待到来年开春播种之时,村民发现种子会无端枯死。”
一场大火烧了七天,不难想象火势是多么严峻!
种子无端枯死,余味另有看法,随即道出来:“许是种子被大火烧坏了?”
闻言,何重失笑连连,良久才忍住不笑:“余姑娘的想法,与那时的村民想法相同,当村民重新买种子再种下,情况未有丝毫变化。”
不是种子的问题?余味再将目光投向地面,确实发现此地比寻常土地更肥沃:“然后?”
“种子,水源,土地,村民从中逐一寻找问题,最后在土地上找到问题……曾有村民请来道长做法祭天,奈何并没有任何效果。”
如今,何重全都按照书中记载所说,事实是否如此还需验证。
种庄稼与种茶,余味认为其中道理大同小异:“此地甚是肥沃,怎会种不出庄稼?”
书中记载对此说法很荒谬,何重还是如实说出来,心中疑惑更不亚于余味:“被村民请来的道长算一卦,结果并不太好。”
不长庄稼长野草,结果还能比这个情况更糟糕吗?
饶是余味心中多少有腹诽之言,未曾忘记做一个良好听众:“什么结果?”
相识这段时间以来,何重对余味还是有些了解,自然没错过余味眼中的不满:“曲双村有天火降落,这是被上天诅咒。”
被上天诅咒?莫不是那个道长学艺不精,故意糊弄曲双村村民?
曲双村是村庄,又不是人,何至于会被上天诅咒?
再说,老天连众生都管不过来,还会诅咒一个小村庄?
天灾与人祸,余味更相信是后者:“种不出庄稼,除了是天灾,更多可能是人为,难道那些村民不曾怀疑?”
未等何重出言解释,郭江便抢先一步道破事实:“村民大多思想顽固封建,他们哪里会找原因?还不如相信天灾来得省事。”
出了事情,村民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道长做法祭天。
她早该想到这层意思!亦是低估了村民的封建思想。
土地有问题不一定是天灾,有很多时候是人为因素,可惜村民根本没想到这个方向,更别说找出罪魁祸首。
思及此,余味长叹一口气:“是以,村民将曲双村种不出庄稼,只长出野草,此事归结到上天诅咒?”
当何重看到书中内容时,心情与余味此时一样,感到讽刺又很无奈:“正是如此。”
曲双村被上天诅咒,余味几乎不用猜便知晓,后来会发生何事:“陆续有村民搬离曲双村,可是如此?”
“正是如此!但凡年轻的村民都搬走,村里便剩下一些不愿离开,或者不能离开的老村民。”
曲双村变成这般模样,何重深觉与村民的愚昧无知有很大关系。
难怪!余味并非不能理解那些老人的想法:“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算曲双村再糟糕,那些老人都是不愿离开。”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郭江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鲜说法:“女娃娃说得话糙理不糙。”
将家比喻成狗窝,不符合何重的审美,却不曾反驳错在哪里:“土地之事,只是开端,曲双村还发生很多怪事……英娘家到了。”
眼前那间茅草屋破旧不堪,说不准那天会被狂风暴雨吹倒。
听故事,听到一半,不带这样吊人胃口啊!
好奇心与英娘相比,余味很没骨气的选择前者,谁叫真相大于一切?
大门被人敲响,从里面走出来一个面容被毁的黑衣女子,眼前两男一女是陌生人,眼中仅剩下警惕:“你们是什么人?”
女子与女子总是容易亲近,余味站在原地不动,脸上神情尽量柔和:“我名唤余味,乃是余家茶叶铺东家,他们是我的小工。”
有陌生人拜访,英娘除了警惕,好似还有一丝复杂:“原是皇商东家,我家穷困潦倒,没什么能被你们觊觎,你们请回吧。”
闻言,何重对上英娘那双丹凤眼,态度极其认真又严肃:“我们只想求证一件事,还请英娘相助。”
被人硬生生盯着,英娘率先败下阵来,只好想问一句:“什么事?”
左右四周现下无旁人,余味直接开门见山,小声道出几个字:“佳宜公主之死。”
寥寥几字,在英娘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双眼透出瘆人凉意:“为何问此事?”
一般人反应是当场否认,怎么英娘反倒有质问的意味?态度好像有点不太对?
兵来将挡,余味不见得会惧怕英娘:“我一位好友被人栽赃陷害进大牢,必须查清佳宜公主之死的真相。”
这话却让英娘想起来:“余姑娘的好友,可是太傅之子何重?”
“正是!”事关何重本人,脸上神情比以往都要激动。
奈何英娘陷进回忆之中,未曾注意旁边那位陌生男子的不妥之处:“这件事……你们还是进来再说。”
待余味等三人进去客厅后,英娘重新将门关好,再沏上一壶茶待客:“粗茶而已,还请余姑娘勿要嫌弃。”
光是闻茶香,余味便认出,这是广阳轩最下等的茶叶,端着茶盏浅尝一口茶汤:“有茶汤解渴,我已很满足。”
茶汤被何重一饮而尽,此刻所有注意力都在真相上面:“不知佳宜公主之死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英娘不知这位年轻男子为何这般紧张,暂且当作是年轻人好奇心重罢了:“有,佳宜公主被仪洁郡主毒死,事后才嫁祸到何重公子头上。”
果不其然!余味就知道今天这趟没白来:“英娘为何如此说?可有人证物证?”
当英娘说这话时,语气何其认真:“有!我勉强算是人证之一。”
人证之一?余味猜测还有其他人证,随即向英娘问起:“英娘知晓什么?”
半年光景而已,对英娘来说,却恍如隔世:“离宫前,我曾是宫中御膳房宫女,与一位名唤阿梅的宫女交好……”
事发当天,阿梅曾亲眼看到,路风雅偷偷将毒药添加到,佳宜公主将要食用的桃花羹中。
就算阿梅想要阻止都来不及,因为佳宜公主已经吃下那碗桃花羹,不久便在宫宴上毒发身亡。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阿梅人微言轻,说话不管用,便只能将这些话吞回肚子里。
佳宜公主之死,让皇上震怒,下令彻查各个宫殿。
眼看事情越来越严重,阿梅心中恐惧一天天增加,终于忍不住找好姐妹英娘诉说心声,其中亦包括目睹整件事的真相。
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宫里只会比外面更危险。
不知怎么回事,阿梅那番话竟然被路风雅知晓,甚至被路风雅杀人灭口。
在阿梅死后,英娘深知有危险,又恰好到了出宫年纪,便随着众人混在出宫的队伍里,一路小心翼翼逃到曲双村躲起来。
越危险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地方,所谓灯下黑就是这个道理!
曲双村人迹罕至,这里连年轻人都不多一个,躲到这里来便能躲过路风雅的追杀。
直至今天,英娘才等到余味等人:“我不求你们能做什么,我只想为阿梅报仇而已。”
何止是报仇?何重更想找回公道,想都不用想便答应:“好!”
一个小工的诺言,在英娘眼中不够分量,此刻却是盯着余味这个东家。
大家有共同的敌人,余味不相信还除不掉一个路风雅:“我答应你!”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更多深夜读物等你戳O(∩_∩)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