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白天夜间浅粉护眼青春

第36章 直抒己见

皇帝问的第二个题目,是地方治安问题。李色牙一下子就锋芒毕露,说道:“现在,地方不是治安问题,而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江山社稷的安危。

王敦一听,这个人够大胆,竟然会说道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不由得对其刮目相看。当然,他自己说,皇上就闭眼睛听,听了一会儿,似乎是不感兴趣。草草就结束了这个题目。

轮到王敦了,没想到皇上一下子就说到了他曾经去雄州前线指挥作战的事情。看来,童贯大人确实是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了。

皇上就问王敦:“你看辽国如何?”王敦说:“外强中干,不值得我大宋畏惧。”王敦的意思是大辽内弱但是金国强大,没想到皇上没有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

而是饶有兴趣地问他:“你视他们外强中干耶?”意思是要王敦细细地阐述一遍,王敦就把金国与辽国打了几仗都是一败涂地的情形说了。

接着,又说了天祚帝的供奉官高永昌在东京出差自立为王的事情。

说完了高永昌的事,就想赶紧转移话题,把金国的强悍说出来。可是,皇上却是对辽国衰弱感兴趣,没等他说道金国强悍的事,马上就问:“如果我们现在进攻辽国,你意如何?”

如果此时王敦揣摩皇上的心思,拣他高兴的话说,马上说一句:“可以!”那么,皇帝就会高兴地与他畅谈下去,弄不好,高兴了还会直接把状元郎的尊荣送给他也不一定。

但是,王敦觉得自己那么做太无耻了!那样子,不仅仅是欺骗了皇上,更是欺骗了大宋子民。自己现在作为罗盘推演信息的掌握者,必须提醒皇上:现在很危险!

于是,他也不管皇上怎么想,立刻说道:“皇上,恕我直言,学生以为不可。”今天,考生都可以称皇上为老师,所以,王敦说自己是学生也没有高攀的嫌疑。

“为何?”皇上有点生气,像是大声地质问王敦了。王敦就说:“皇上,学生之所以不赞成攻打辽国,主要是,他的北方出现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金国!”

皇帝听了,马上不屑一顾地说道:“不过女真一野蛮部落,有何惧哉?”王敦一看皇上对金国如此轻视,马上说道:“正因为他们野蛮,没有文明、没有教养,所以更可怕。”

接着,王敦就列举了金国与辽屡屡谈判,但是却屡屡不守信用的事情,特别说了渤海国求助于金国解救自己时,金国竟然会趁人之危,把渤海国给吞并了。

皇上听了,不为所动,竟然说道:“高永昌,天祚帝之叛逆也,金人灭其活该!”王敦一听,皇上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你永远叫不醒一个假睡的人。王敦觉得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自己明明是说金国很危险、很无赖。但是,皇上总是用一切事情说明金国没有那么可怕。王敦就想起了前几年皇上曾经派人与金国定了“海上之盟”约定双方联合灭辽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自己说金国的坏话皇上肯定是不爱听了。想到此,只好转变另一种说法。王敦说道:“皇上圣明,一定知道唇亡齿寒之道理。”

“何意?”皇上没想到王敦竟然敢与他讲大道理,马上板起脸来问道。

王敦毫不畏惧地说道:“大辽存在,乃为我与金缓冲地带也。可阻金攻我。若大辽无,金国可长驱直入我矣!”

皇上听到这里,马上说道:“卿何据确定金攻我耶?”王敦就说:“皇上,金虎狼之势也,野心何其大!辽国之强,其尚生吞之,对我大宋,岂能放过?”

王敦这么一说,情势急转直下,皇上马上说了一声:“无凭无据,乱说也。”幸亏,皇上还算是有修养,没有骂王敦一派胡言。如果那么骂,王敦就彻底地死定了!

“王生,此乃皇宫,答皇上策问。只可答,莫信口开河矣!”吏部官员批评了一句,算是和谐收场了。

王敦没有说服皇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觉得很失败。但是皇上总算是让自己说出了心里话。而且,自己逻辑性极强地一句句地阐述观点,并不是危言耸听。

他相信,自己的话皇上是听进去,是入了心的。虽然他当时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但是,事后他如果想一想,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就足够了。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算是成功的。

至于这会不会影响自己在前三甲的排名,无所谓了!自己本来就是靠旁门左道获得高分的,能有今天的结局,知足了!反正皇上也不傻,他不会不明白自己讲的那么浅显的道理。

王敦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把亡国之耻的惨状,用另一种方式描述出来。如果自己把那个场景描绘一下,相信皇上会心惊肉跳的。但是,也许会激怒皇上,杀了自己。

因为,现在的皇上,一门心思要灭了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大宋皇帝千秋之大功业。自己影响他立这种大功业,岂不是找不自在?看来,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人们正溜溜达达,突然传来了音乐声,人们不由得向前涌过去,大家知道,这是要公布殿试排名了。或者是要举行传胪仪式了。

记得唐代历史资料载:“进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胪传”。

由上可知,在传胪仪式上,皇帝召见中榜进士,大臣按甲第唱进士名字,卫士们则高声山呼传其名,响声如雷。现在搞这种传胪仪式,亦应该有类似做法。

传胪仪式非常隆重。仪式之前,吏部官员唤前三名三个人到了更衣室,说是要换衣服。他们三个人身着朝服,头戴专用的三枝九叶帽顶,然后来到午门,开始进宫。

到了集英殿广场御道两侧,在靠近丹陛石位置跪下来。此处为“御道”即集英殿广场正中位置的道路,平时为帝王专用;平常人走不得。

第34回 钦点探花

丹陛石则为集英殿前的龙纹石台阶。在集英殿前、集英殿广场设有华丽的仪仗陈设。这时候,看到很多的王以下、公以上的官员立于集英殿前丹陛石之上。

其余文武百官均立于集英殿广场上,所有人员身着朝服。这时候,鼓乐奏响了。在盛大的礼乐声中,皇帝身着红色礼服,进入集英殿,坐在宝座位置。

同时,几位大学士则从集英殿内捧出金榜,置于丹陛石正中预设的黄案上。传胪官手捧金榜,高唱题名名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冯时行,第二名榜眼李色牙、第三名探花王敦。

听到自己仍然为前三甲探花郎,王敦不由得为宋徽宗的心胸折服了:这个人,虽然误国,但是,并不那么小肚鸡肠。

接下来,唱名第二甲若干名、第三甲若干名等。王敦一甲前三名的姓名,又被高唱两次;其余人员姓名,都是被高唱一次。每唱一次,都有长久的鼓乐伴奏。

名单被宣布完毕后,所有新科进士、文武百官均行三跪九叩头礼。礼成后,皇帝回宫休息。礼部官员则手捧皇榜,率他们一甲三人走御道,从午门正中门洞出宫;

其余人员从午门的旁门洞出宫。伴随着鼓乐声,金榜被张贴在宫殿门东一侧,张贴三天。当天中午,开封府尹、府丞,请他们三个人人去开封府,享宴庆功。

来到开封府,那个李色牙就问:“这是琼林宴吗?”府尹就说:“这不是, 这只是请你们三个人吃饭,交个朋友。琼林宴是在皇宫里举行。那规模比我们这家常便饭大多了!”

冯时行就笑着看了看李色牙,意思是连这个都不懂,岂不让人耻笑?其实,李色牙不问,王敦也不懂得是怎么回事?

吃饭之后,吏部官员又来了通知:让他们再回皇宫换衣服,说是下午游行庆祝,王敦想,这就是白居易诗里写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了吧?

再次回到更衣室,王敦突然看到角落里有一套武士戎装,心里一动:我不是状元郎,但是我现在尚武,穿一身武士衣服总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吧?

就谢绝了那一套文官服装,要求穿那一身武官衣服。吏部官员就说:“那是为武举准备的服装,因为这些年没有武举考试,那一套衣服好长时间没人穿了,你穿他干什么?”

王敦说:“我就是喜欢。”吏部官员说:“我得去秉呈一下,看看是不是允许?”一会儿,他回来了,说道:“圣上说:‘大庆之日,由你!’”王敦一听,穿什么衣服还要请示圣上?

这个皇帝,真是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管的事情却是什么都管。就迅速地把那一套武状元服装穿在身上。上了御街,看热闹的人熙熙攘攘。有的人看到他们三个,就开始议论:

“今年的状元郎好漂亮!是不是准备招驸马呀?”听到人们这样说,王敦心里点头称是。冯时行是浙江省诸暨人,长的白白净净的,的确是显得年轻。

但是,招驸马不可能。他说家里有妻室了。看上去这人是个正人君子,不可能做陈世美的。接下来,人们就议论王敦:

“这位探花郎,怎么是一身戎装?他是不是准备考武状元?”

“呵呵,年轻人一身戎装,倒是显得比那两位精神抖擞。”

“这个人,将来去兵部当官吧!像个能征惯战的英雄!”

听到他们议论,王敦就心里默默想:借你们吉言,但愿我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保卫大宋臣民做一点贡献吧!

慢慢的,游行队伍出了御街,来到了勾栏瓦舍之地。王敦看到茶馆里娱乐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人们睁大眼睛奇怪的看着戎装的王敦,王敦担心那个白秀英会不会认出自己来?如果认出来,会不会忘情地喊叫一声自己的名字?

一想,不会。他在这里只是参加考试,除了铁匠铺和玄爷,他不认识任何人。这里的人,不可能有人认出他是谁来。

宝宝们,友情提醒:建议您点击右上角“用浏览器打开”,然后加入“我的书架”,不然下次找不到咯~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更多深夜读物等你戳O(∩_∩)O~
宝宝们,友情提醒: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不然下次找不到咯O(∩_∩)O~
2024/10/23 15: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