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第六章 要做点事
尝到了发表文章的好处,杨渡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经常的写稿子,然后发给中国教育报。
由于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编辑部的编辑对杨渡劫的稿子也很是通融,一般的小问题直接改下就通过了。
在农村,教育是个大难题,杨渡劫是从学生经历过来的,因此对于一些个问题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去实现,这点杨渡劫还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千头万绪却始终抓不住一点。
杨渡劫是个本地人,虽然学校有教师宿舍,不过他还是喜欢回到家里。
直到有一天,杨渡劫清晨起来,包装好了自己,准备准备就出了大门。
杨家住在村西头,公路边上,骑着电动车,杨渡路看到一家的大嫂正从村里往西边骑过来。
“大嫂,送孩子啊”。在村里,见到关系不错的,杨渡劫会主动的停下来,和对方点点头,打个招呼。
骑着电动车,陈静也不着急,看到这个在镇里当老师的小叔子,也是慢下来,和他说话,还没等他说话,车子上的两个侄子杨正泽和杨正涵很乖巧的把脑袋从围脖外蹭了蹭,并大声的喊着“叔叔”,表示自己的存在。
杨渡劫赶紧答应着。“乖啊,老老实实的在车上待着,小心不要晃动,到时候摔倒可就要打针喽”。
“嗯呢,不送不行啊,孩子这么小,不送也没法上学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一句话,不管是村里还是哪里,大家对孩子的上学问题可是最关注了。
略有所思,杨渡劫记得自己那会还有个一二年级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给撤了。
说了一会,感觉实在没什么可聊的,杨渡劫就和陈静分别着,“那大嫂你送他们去吧,我去上班了”。
去中学的一路上,到处都是送小孩上学的家长,沿途六个村庄,从四五岁到六七岁,杨渡劫看了大约一百多个。
戴着帽子口罩眼镜,这是不论男女老少,接送孩子的唯一包装,缩着脖子,佝偻着身子,这是他们唯一的姿势。
是该为乡亲们做些什么了,杨渡劫眼眶发红,不是因为冷的受不了,而是对乡亲们的受苦而惭愧的,自己明明有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
有了帮助受伤学生家属讨要赔偿的经历,杨渡劫对于媒体监督和讨论的威力大大见识到了,不过上次要不是有父亲的老战友帮忙,估计自己最后也落不了好,当然,这是王金平告诉自己的,以杨渡劫的理解,还真猜不透其中的奥妙。
中学的体育课一周也没有几节,大多时候都是杨渡劫在办公室和年轻老师们瞎侃。
今天杨渡劫并没有和平时一样,待在办公桌前失神的发愣,脑里思考着如何去操作这件事。
解决幼年儿童上下学的问题,根本在于学校离家远,那么久让学校离家近,或者干脆在学校开办不也一样?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私密言情”,更多深夜读物等你戳O(∩_∩)O~